布局结构

2022年08月18日

       横沙新洲农业产业园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依托交通主干道及南大堤,与横沙乡联动发展,形成东西向的产业发展轴、生态休闲轴,带动促进产乡功能联动和资源共享。两轴自西向东串联融合发展区、规模生产区、科技引领区以及生态战略预留区。依托园区中部的科技引领区打造现代农业科创、研发和综合服务核心,集聚农业科创技术服务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依托产业发展轴,由综合服务核心向外辐射,促进科技引领区、规模生产区的融合发展,并依托科技引领区、规模生产区形成南北向的科技示范带、产业融合带,集聚农业生产服务功能。
       一核:
       现代农业科创、研发和综合服务核,围绕园区核心产业功能,提供科技研发、加工、物流、住宿、办公等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的功能核。
       两轴:
       产业发展轴:依托园区中部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在横沙乡十字发展轴基础上向东延伸形成产业发展轴,推动产业与服务功能联动和资源共享。
       生态休闲轴:依托南大堤打造东西向生态休闲轴,东西向贯穿生态乡村、万亩良田、滩涂湿地等特色鲜明的空间意象,南侧领略长江入海、潮起潮落的标志性景观。
       三带:
       科技示范带:集中育种育苗、检验检测、工厂化种植、养殖设施和智慧控制中心等基础设施,集成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构建循环、低碳、高效的未来农业生产、加工场景。
       产业融合带(东、西):加强农业生产各产业门类的协同发展,探索零废生产模式,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增值,强化规模、装备、科技生产资源整合,发展高品质农业。
       四区:
       科技农业引领区:引入全球领先的顶级企业,开展前沿研究,形成全球农研科创的标杆和未来农业试验基地。依托万亩连片优质耕地,培育耐盐水稻等新品种。集成农业前沿技术,以设施农业为载体进行工厂化种植养殖和渔业种苗繁育,打造能源物质自体循环、零碳生产的科技农业示范区域,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未来农业谷。孵化农业科创企业,将新兴农业科技成果就地实践应用、展示示范,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结合货运码头集聚农业配套服务功能,集屠宰、饲料和食品加工、物流仓储、农业贸易、管理办公等于一体。
       规模生产区:科技农业引领区两侧区域打造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区。充分发挥咸淡水交界区天然渔业种质资源库和规模农业生产空间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类养殖,并采用种养结合、渔光互补等策略实现低碳、无废、无污染生产。每处规模生产区规划形成若干种养一体的生产单元,南部以种植业为主,中部靠近交通走廊布局畜类养殖、农业配套和粪污处理设施,北部盐碱化严重、易受风暴潮影响的区域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单元南北向依次布局,形成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的产业融合带。近期以养殖业、耐盐瓜果种植、牧草地种植为主,待土壤脱盐后逐步增加种植业和耕地面积。
       生态战略预留区:东部保留原生态的湿地景观,孕育多样化的湿地生境系统,作为迁徙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育场所,形成横沙生物多样性宝库。尊重自然演替规律,以自然修复方式为主,进一步稳固土地资源,逐步恢复土壤地力,为远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按照以用促保的原则,适度发展生态种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结合空间景观特色,点状布局相关休闲体验节点,发挥横沙新洲生态效益综合价值。
       融合发展区:依托横沙乡为横沙新洲农业产业园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撑,形成产乡功能联动、资源共享的发展态势。利用横沙乡闲置宅基地改造更新为高品质人才公寓、花园住宅,打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宜居社区。



2:横沙新洲农业产业园总体布局示意图